圓圓母女/圖自《中時電子報》專為團團、圓圓改良的精液註射器/圖自《中時電子報》
  中新網12月29日電 大陸贈臺大熊貓“圓圓”於2013年7月6日產下一隻雌性幼仔,取名“圓仔”,據臺灣《中國時報》報道,“圓圓”成功產仔其實是許多奧秘的結合。
  瀕臨絕種的大熊貓有發情、交配、育幼三難,臺北市立動物園獨步全球研發僅2毫米的透明註射器,減少傳統針筒抽出精液時的耗損;另,動物園團隊連續3年準確掌握圓圓1年2次發情高峰時間,也是成功孕育“圓仔”的重要因素。
  據報道,大陸大熊貓專家如獲至寶,已將這2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帶回大陸計劃推廣。
 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繁殖中心召集人張志華28日表示,許多人以為圓仔是團團、圓圓自然交配成功的“產物”,事實是團團從2011年起與圓圓自然交配多次卻沒有一次成功過。他說,這不能怪“團團”。
  因為團團生殖器僅長約7釐米,腫脹後直徑為3釐米,不像馬、象的生殖器既大又長,“騎上去就贏了”。
   直徑2毫米 精液不浪費
  張志華表示,正因為大熊貓的生殖器短,要繁殖就得技術高超加上超級好運,而多數熊貓都沒有好的運氣,交配折騰一回往往是雙方遍體鱗傷。動物園不得已,完成精液採集與人工授精。
  麻醉風險高、團團的精液相對珍貴,但由大陸帶來的“精液註射管”為不鏽鋼材質直徑3mm,註射拔出後會帶出許多精液,很浪費。臺北動物園有點子王、鬼靈精稱號的張志華研發直徑2mm、透明更精細的註射管,邊註入、邊回抽,讓更多精液留在圓圓陰道內,增加受孕機會。
  另一致勝關鍵:掌握圓圓發情高峰期
  臺北動物園長金仕謙表示,一般成熟母熊貓1年只有1次發情高峰,但臺北動物園獸醫團隊連續3年由圓圓的尿液中發現獨有的1年2次發情高峰期。
  他表示,今年3月動物園實驗室在圓圓快到高峰期的前5天,提早戒備,24小時驗尿,精準掌握排卵的黃金時刻,為圓圓進行人工授精,果然命中。
  張志華表示,圓圓起碼要帶圓仔至1歲大,帶圓仔要分泌乳汁無法懷孕,所以寄望2015年讓團團、圓圓能自然交配成功。  (原標題:贈臺大熊貓圓圓成功產仔 靠“情報”和“神器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f21gfj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